2015陳俊光乙未年展

2015陳俊光乙未年展

展期:104年10月2日(五)-10月11日(一)
地點:友生昌藝術空間(台北市金山南路二段140號)
茶會:10月4日(日)下午二時

    十六歲開始認識篆刻,在就讀中正預校時,當年的美術老師蘇樂林女士,引導我開啟這門深奧藝術。她清楚的分辨「刻字匠」與「篆刻家」的區別,彼時就明白底說明,不要去作只會刻印章的匠人,要把目標放遠作一位篆刻家。
    之後,買了一本藝術圖書公司出版的《金石篆刻全集》,將「中國印譜」、「金石篆刻研究」、「篆刻入門」合成一冊的精裝書。內容對於篆刻有詳盡的介紹,從工具使用,操刀的方法,漢印的摹刻,印章的歷史,篆刻的流派與作品賞析,均有詳細及深入的敘述。我靠著這本書自學,認識了文彭、丁敬、鄧石如、吳讓之、趙之謙、徐三庚、吳昌碩、齊白石等篆刻名家及許多優秀的作品。這段期間,自己摸索著刻了一些不成熟的篆刻作品,同時也刻出了興趣,這本書一直伴著我篆刻成長之路。直到二十七歲時遇到了障礙,篆刻陷入瓶頸,無法突破。那年,我腦海想要創作的篆刻作品,竟然寫不出來。由於亟欲突破這個瓶頸,經過了深沈的思考,發現問題在書法。領悟清人鄧石如所提出 “印從書出” 的觀念,他明確的說出,好的印,也就是好的篆刻作品,是源自於書法功底。於是,決定學習書法。
    民國七十九年進入書法名家陳福蔭老師門下,開始學習書法。首先由秦李斯繹山碑入手,其次習漢隸石門頌,而後臨顏魯公東方先生畫贊碑,再學王羲之蘭亭序,最後寫孫過庭書譜。期間亦從先生讀《四書》及《論語》,這是我習藝的一大轉捩點。學習一門藝術,最初總是放在技巧的磨練,當初認為沒有技術就沒有藝術。但是,當我擁有技術的同時,就能表達出內心的藝術境界嗎?答案顯然不是。
    軍旅生涯退職之後,人生的走到了一個轉折,自此可以自在地遊於藝了。彼時,以四十三歲的尷尬年紀再次回到校園,進入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,跟隨林谷芳教授,從藝術的角度切入,明白「道」與「藝」一體的生命觀,體會出藝術的完成和生命完成應該是一致的。為了提高視野,透過潘璠副教授的指引。民國九十九年自費到日本留學,先在大阪學習日本語,之後考進東京大東文化大學大學院,就讀文學研究科書道學專攻課程。與河內利治先生學習中國書法理論,與星弘道先生學習書法技巧,與高木聖雨先生學習明清書法的賞析,與河野隆老師學習篆刻技法。今年二月順利完成博士班前期課程,取得修士學位。
    莊子有言:「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」畢竟,學習是無止境的。檢視這些年的學習心得,觀照這段時間的生命狀態,因此舉辦本次的書法篆刻展,作品以近年來的創作為主。書法方面,以日本扇為載體,用各類書體所書寫而成的扇面,另有小品類的書法作品,也一並展出。篆刻方面,許多作品都是在東京求學時完成的,例如:「心無罣礙」、「遠離顛倒夢想」,這兩方大印,將心經全文以側款方式刻成。其次有套印兩部,一套是二十四節氣,一套是王陽明讀書十八則;另有首次製作的陶瓷印一批。以上是學業修了的作品,曾在畢業展時於「東京都美術館」展出過。其次,有部份是歸國後所創作的閒章,這些作品是此階段的生命體會,獨自面對自己,傳達目前所感受的藝術觀。

陳俊光個人簡歷
1963年5月5日生於台灣屏東
1985年空軍官校畢業
2009年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畢業
2015年日本大東文化大學大學院書道專攻博士前期課程修了